2016年3月17日 星期四

我學廣論

原文:

又如華嚴經云「我此知識說正法,普示一切法功德,遍示菩薩威儀道,專心思惟而來此。此是能生如我母,與德乳故如乳母,周遍長養菩提分,此諸善識遮無利。解脫老死如醫王,如天帝釋降甘雨,增廣白法如滿月,猶日光明示靜品。對於怨親如山王,心無擾亂猶大海。等同船師遍救護,善財是思而來此。菩薩啓發我覺慧,佛子能生大菩提,我諸知識佛所讚,由是善心而來此。救護世間如勇士‧是大商主及怙依‧此給我樂如眼目‧此心事善知識。」應咏其頌而憶念之‧易其善財而誦自名。 第二加行親近軌理者。如尊重五十頌云‧「此何須繁說‧勵觀彼及彼‧應作師所喜‧不喜應盡遮。金剛持自說‧成就隨軌範‧知已一切事‧悉敬奉尊長‧」總之應勵力行‧修師所喜‧斷除不喜。作所喜者‧謂有三門‧供獻財物‧身語承事‧如教修行。如是亦如莊嚴經論云‧「由諸供事及承事‧修行親近善知識。」又云‧「堅固由依教奉行‧能令其心正歡喜‧」 其中初者‧如五十頌云‧「恆以諸難施‧妻子自命根‧事自三昧師‧況諸動資財。」又云‧「此供施即成‧恆供一切佛‧此是福資糧‧從糧得成就。」復如拉梭瓦云‧「如有上妙供下惡者‧犯三昧耶。若是尊長喜樂於彼‧或是唯有下劣供物‧則無違犯‧」此與五十頌所說符順‧如云‧「欲求無盡性‧如如少可意‧即應以彼彼‧勝妙供尊長。」此復若就學者方面‧以是最勝集資糧故‧實應如是。就師方面‧則必須一‧不顧利養。霞惹瓦云‧「愛樂修行‧於財供養‧全無顧著‧說為尊重。與此相違‧非是修行解脫之師。」 

消文:

華嚴經所說: 善知識告訴我們如理的正法,我們先在心裡上有了正確的驗證以後,那時說出來的話,就會慢慢的與正法相應了‧(普示一切法功德) 我們現在修行覺得很難,設若我們正確認識了以後,就不難了‧
因為在不了解之前,一直都在無明當中,增長染污;了解了以後,如法去做,增長功德‧時時憶念:善知識告誡我們的任何一件事情‧‧‧,
我們現在是在煩惱當中,只有依著善知識,轉煩惱作為功德,轉過患為功德,如此,每一個地方,你都這麼去念。
就如經上面很多地方,一層層的深,一層層的廣,對我們凡夫來說,我們這樣唸下去,說不定什麼地方,跟我們相應了,我們就能體會,增長功德與智慧。

 Ex.師父引用善財童子例子,文殊師利菩薩告誡善財童子,然後一個一個善知識不斷地教誡善財童子,之後善財童子如何地體驗、如何地感受以及因此教誡而受用等等‧
因此為了要讓我們的心智與法相續,我們要先淨化我們的心,等心淨化了,再把法加進去的話,就受用無盡了‧ 

第二加行親近軌理者
親近善知識的道理及行持的方法要怎麼作呢
如五十頌中所說:要努力地,要全心全意地去觀善知識及善知識所重視的法,
要親近善知識,拾自自在,一切都要承事、恭敬、供養這個善知識。
外在是身體上面的供養,裡邊是如法供養‧應該去做師長所歡喜的,師長不歡喜的事情不要作(應盡遮).
為什麼要這樣作呢?
因為有這樣條件的善知識,他圓滿的是佛,而佛的希望,就是希望我們也成佛,所以當然要發自內心地跟著善知識,
尤其現在我們起心動念都是凡夫,唯有聽從善知識的教誡,精進努力的去作,才可以達到最圓滿的結果。
 金剛持自說‧成就隨軌範‧知已一切事‧悉敬奉尊長‧」
 為什麼要這樣作呢?
報身佛(金剛持)這樣告訴我們的,報身佛說的都是最徹底究意的,
說我們的成就完全看自己所依止的規範師,因此任何事情悉敬奉,
沒有一點剩餘與例外,要完全至誠恭敬,供養這個善知識。
 總之要努力作師長所歡喜的,斷除師長所不喜的
 師長所喜的是什麼呢?
分三部份
 財物統統供養善知識,這是外面的財,而裡邊呢?
身語都侍候善知識,
最後如教奉行,
因為供獻財物是為自己集聚資糧,身語承事是調伏粗猛煩惱;如教修行,是一路直超.
有了這些正確的覺知後,就會很歡喜去作,也會做得很好。

 也如華嚴經上所說: 外面以財物,什麼東西都供養,然後乃至自己親身如教奉行,也就是所說的供事及承事‧ 能如此依教奉行,善知識就歡喜了,
因為真正的善知識歡喜的是你能成佛,你能夠如此堅固的去依教奉行的話,他最歡喜了‧ 

其中初者‧如五十頌云‧「恆以諸難施‧妻子自命根‧事自三昧師‧況諸動資財。」

 其中就財物奉獻(初) 如五十頌中所說:
一直不間斷的布施,最難布施的東西→自己的外財(包括最親近自己的妻兒子女都拿來供養、乃至於自己的身命(內財)都拿來供養自己密教中的老師 (三昧師-佛所示現的凡夫相)
 (善財童子所參的就是這一類的善知識) ,何況是動資財呢。 
這樣的供養布施,成就的是什麼呢? 供一切佛;謂我們現在只是供養自己的老師,等同於法界的一切諸佛統統供養了‧
此處乃是說明,我們因為得了這樣的資糧而成就,
現在我們要求佛,要福、智資糧皆圓滿,
我們能這樣供養讓我們福、智資糧皆圓滿的上師的話,福資糧就圓滿了.

 Ex, 剃渡的老師要供養,因為剃渡師將你引進門‧對於將你引進門的剃渡師的恩德,我們都不去感恩的話,我們還能找到佛嗎?
即便真正的佛菩薩在我們的面前,我們因為自己的業,也不見得會認識眼前的佛菩薩‧
我們人世間真正的大恩人是父母。

Ex. 留學的兒子 對照剃渡的恩師
若能作如是想,那麼慢慢的,每個人都是我們的恩人,
何以說每個人都是我們的恩人呢?

 Ex. 別人罵你一言、瞪你一眼,都能成就我們的忍辱、成就我們的布施、成就我們的精進,使我們成佛,因此我們能不感激嗎?!
 反過來,我們心裡就沒有煩惱了、慢心也沒了‧只有一片感恩的心、如法相應的心,福報與智慧再再增長。

 Ex. 設若我們的師長只是一位凡夫,渾身毛病,你能感激他的話;那時若有一善知識,毛病很小,我們就不會發現他的毛病‧

 Ex.佛菩薩之不來,非他不慈悲,正因他慈悲所以不能來 (因為目前我們渾身是毛病,看什麼事情都不對,所以眼前我們要將自己的心調柔了,那麼佛菩薩現前時,我們就不會犯過失‧

 又如拉梭瓦告訴我們說: 如果有最好的東西而卻將最不好的東西供養上師,那是犯了三昧耶, 但若這東西剛好是上師所喜者,則不犯 或是只有不劣的東西,而供養上師,那麼也沒有違犯 這與五十頌所說的是相符的
如果我們要想求這樣圓滿無盡性的佛,任何一件事情,只要是師長歡喜的都要拿來供養,要以最好最殊勝的方法來供養,供養的東西是外財,但在心裡卻是內財,內心一定要與所供養的東西相順,就是最好的供養。

 這樣做呢,對於修學佛法的人來說,是最殊勝集聚資糧的方法.
 反過來對師長來說呢,儘管你如此的供養他,可是師長完全不顧利養

霞惹瓦說: 師長真正重視的是→修行,他對於我們所供養的財物、身語承事等,全無顧著。他之所以接受我們的供養,是為了成就我們‧而不是我們的供養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